【难于上青天的出处】“难于上青天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事情极其困难,难以实现。这句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蜀道难》。《蜀道难》是李白最著名的诗作之一,以其雄奇豪放的风格和对蜀道险峻的生动描写而闻名。
一、
“难于上青天”这一说法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蜀道难》,原意是指蜀道之险峻,难以攀登,后被引申为形容事情极其困难。该诗句不仅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,也反映了古代交通条件的艰难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难于上青天 |
| 出处 | 唐代诗人李白《蜀道难》 |
| 原文句子 | 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 |
| 作者 | 李白(唐代著名诗人) |
| 作品背景 | 描写蜀道的险峻与行路之难,表达对自然险阻的感慨 |
| 含义演变 | 从字面意思(道路难行)引申为比喻事情极难完成 |
| 文学价值 | 展现李白豪放不羁的风格,被誉为“诗仙”代表作之一 |
| 使用场合 | 多用于形容任务艰巨、挑战极大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难于上青天”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,更是李白对人生境遇的一种隐喻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蜀道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重要通道,但由于山势险峻、道路狭窄,行人常常面临生命危险。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艰难的深刻体悟,同时也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文学才华。
如今,“难于上青天”已成为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成语,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,无论是形容创业艰难、技术难题,还是人生挑战,都能恰当地表达出一种“难以企及”的感觉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蜀道难》的全文或李白的其他作品,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文学研究资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