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岳阳楼记》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著名散文,全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抒发作者的胸襟抱负,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。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简要概述与翻译。

原文概要

《岳阳楼记》开篇描绘了洞庭湖的广阔景象,“衔远山,吞长江”,展现出大自然的宏伟壮阔。接着,范仲淹回忆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过程,并表达了自己受托撰写此文的心情。文章重点在于阐述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思想境界,强调个人应以天下为己任,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心系苍生。

翻译示例

(部分摘录)

“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;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;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。”

译文:到了春天气候温和、阳光明媚的时候,湖面平静无波,天空与湖水连成一片,碧绿浩渺。沙鸥在空中飞翔并停歇,鱼儿在水中游弋;岸边的小草和水中的兰花,茂盛而青翠。

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’乎!”

译文:那么,什么时候才能感到快乐呢?大概只有说“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,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”吧!

文章意义

范仲淹借岳阳楼这一载体,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,更寄托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。他提倡的“先忧后乐”精神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社会进步不懈努力。

以上是对《岳阳楼记》的简要介绍及翻译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