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代胭脂得名源于什么】在古代,胭脂是一种用于女性化妆的红色颜料,常用于涂抹嘴唇和脸颊,以增添容颜的艳丽。关于“胭脂”这一名称的由来,历史上有多种说法,但最普遍的观点认为其得名与一种植物有关。
一、
“胭脂”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,最初指的是用红花(即红蓝花)制成的染料。这种植物在西域地区广泛种植,因此“胭脂”也被称为“胭支”。后来,随着文化交流,这种染料被引入中原,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化妆品。
据《齐民要术》记载,古人将红花捣碎后提取汁液,再加入动物脂肪或蜂蜜调制,形成膏状物,用于面部妆饰。由于其颜色鲜艳,质地细腻,深受古代女子喜爱。
此外,也有学者提出,“胭脂”一词可能与“燕脂”、“烟脂”等词有关,这些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音和写法,但都指向同一类化妆品。
二、表格:古代胭脂得名来源分析
名称 | 来源植物 | 历史记载 | 含义解释 | 其他说法 |
胭脂 | 红花(红蓝花) | 汉代文献 | 取自西域“胭支” | 燕脂、烟脂、胭支 |
燕脂 | 红花 | 唐代诗文 | “燕”指北方地区 | 与“胭脂”同义 |
烟脂 | 红花 | 宋代笔记 | 形容颜色如烟雾 | 多用于形容妆容浓艳 |
胭支 | 红花 | 西域传入 | 西域语言音译 | 与“胭脂”同源 |
三、结语
综上所述,“古代胭脂”的得名主要源于一种名为“红花”的植物,该植物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制作化妆品。其名称“胭脂”可能是从西域传入的“胭支”演变而来,后来逐渐成为汉语中对这类化妆品的通用称呼。无论是“胭脂”还是“燕脂”,它们都承载着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与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