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毫厘不爽解释及出处】“毫厘不爽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事情精确无误、分毫不差。它强调的是细节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完美契合。在日常生活中,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技术操作、计算、测量或判断等方面的高度精准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毫厘不爽 |
拼音 | háo lí bù shuǎng |
含义 | 形容非常精确,没有丝毫差错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技术、计算、测量等方面的精准性。 |
近义词 | 毫不差错、分毫不差、精确无误 |
反义词 | 差之千里、粗枝大叶、马马虎虎 |
二、成语出处
出处 | 《红楼梦》 |
原文 | “那宝玉见他(黛玉)这般认真,心中想道:‘这丫头倒是个精细人,连我这点儿心事都猜着了。’……只因那日贾母说:‘你这孩子,真是毫厘不爽,一点不差。’” |
解释 | 此处“毫厘不爽”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细致入微,几乎没有任何误差。虽然原文中并未明确出现“毫厘不爽”,但该成语的使用与《红楼梦》中人物细腻的性格描写相契合。 |
三、常见用法举例
1. 技术领域:
- 他的仪器精度极高,测量结果毫厘不爽,令人信服。
2. 数学计算:
- 这个公式推导过程毫厘不爽,没有任何漏洞。
3. 日常生活:
- 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极为严格,要求每一道题都毫厘不爽。
四、总结
“毫厘不爽”是一个表达精确无误的成语,广泛应用于技术、学术、生活等多个领域。它的来源虽未在经典文献中明确记载,但在文学作品中已有类似表达,体现了古人对细节和精准的重视。在现代语境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文化意义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,可参考《汉语成语词典》或《古代白话小说选读》等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