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倾巢而出意思】“倾巢而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群体或组织在某种情况下全部出动、集体行动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原本带有贬义,多用于描述敌人或敌对势力大规模集结、发动攻击的情景,但现在也常被引申为某种力量或团队全力以赴的行动。
一、成语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倾巢而出 |
拼音 | qīng cháo ér chū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倾巢而出,以御我师。” |
含义 | 比喻一个群体或组织全部出动,集中力量进行某项行动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敌对势力或团队集体行动的场景。 |
色彩 | 多含贬义,也可中性使用 |
近义词 | 全军出击、倾全力而动 |
反义词 | 静坐不动、按兵不动 |
二、具体用法与例子
1. 原意
在古代战争中,“倾巢而出”指的是敌方将所有的兵力都派出去作战,表示其全面进攻的决心和气势。例如:“敌军倾巢而出,势不可挡。”
2. 引申义
现代语境中,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、团队或个人为了达成某个目标,调动所有资源和人员全力配合。例如:“公司为了完成新项目,全员倾巢而出,加班加点。”
3. 贬义使用
在某些语境下,仍保留其原有的贬义色彩,如:“敌对势力倾巢而出,企图破坏我们的计划。”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- 避免滥用:虽然“倾巢而出”可以表示全面动员,但不宜用于日常生活中过于普通的场景,否则会显得夸张。
- 注意语境: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,避免产生歧义。
- 区分近义词:如“全力以赴”、“倾尽所有”等,虽有相似之处,但表达方式不同,需根据语境选择。
四、总结
“倾巢而出”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的成语,既可用于军事、政治等正式场合,也可用于现代工作和生活中的描述。理解其本义和引申义,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语,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