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避贤初罢相】“避贤初罢相”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,原诗为:“避贤初罢相,奉诏却从军。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感慨,以及对自身仕途起伏的无奈。下面将从背景、含义、文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一、
“避贤初罢相”中的“避贤”指的是主动避开贤能之人,可能暗指因政治斗争或权力更迭而不得不退居幕后;“初罢相”则是指刚刚辞去宰相职务。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身仕途遭遇的感慨,同时也透露出对朝廷用人政策的不满与失望。
在历史背景下,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,多次因党争而受挫。他所处的晚唐时期,政治腐败,宦官专权,士人阶层内部也存在激烈的派系斗争。因此,“避贤初罢相”不仅是个人境遇的写照,也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政治生态。
二、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出处 | 李商隐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韵》 |
原文 | “避贤初罢相,奉诏却从军。” |
含义 | 表达诗人辞去宰相职务后的处境和对朝廷用人政策的不满。 |
背景 | 晚唐时期,政治腐败,党争激烈,士人仕途多舛。 |
作者 | 李商隐,晚唐著名诗人,以诗歌婉约、情感细腻著称。 |
文学价值 | 反映了时代动荡下的士人心态,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社会意义。 |
主题思想 | 对仕途无常、政治黑暗的感叹,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。 |
三、结语
“避贤初罢相”虽简短,却蕴含深厚的历史与情感内涵。它不仅是李商隐个人命运的缩影,也是晚唐士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。通过对该句诗的解读,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,也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与文化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