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补阳还五汤原方】“补阳还五汤”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,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《医林改错》。此方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后遗症,如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言语不利等。其核心思想在于“补阳”与“活血”,通过补益阳气、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来恢复机体功能。
一、方剂组成及功效总结
药物名称 | 用量(克) | 功效作用 |
黄芪 | 120 | 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 |
当归 | 30 | 活血调经,润肠通便 |
赤芍 | 15 | 活血祛瘀,缓急止痛 |
川芎 | 15 | 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 |
桃仁 | 15 | 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 |
红花 | 9 | 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 |
地龙 | 6 | 祛风通络,活血止痛 |
二、方剂特点分析
1. 以黄芪为君药:黄芪为补气要药,能增强人体正气,促进气血运行,改善因气虚导致的肢体麻木、无力等症状。
2. 辅以活血化瘀之品:如当归、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等,共同起到活血通络、祛瘀生新的作用。
3. 地龙为使药:具有通络止痛、祛风除湿的作用,尤其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中的经络阻滞问题。
三、适应症与禁忌
- 适应症:
- 中风后遗症(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语言不利)
- 气虚血瘀型瘫痪
- 风湿痹痛、关节疼痛
- 偏头痛、眩晕等
- 禁忌:
- 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
- 实热证或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
- 孕妇慎用
四、临床应用建议
在实际临床中,“补阳还五汤”常用于中风康复期的调理,配合针灸、推拿等疗法效果更佳。同时,应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灵活加减药物,如气虚明显者可加重黄芪用量;血瘀严重者可增加桃仁、红花用量;若兼有痰湿,则可加入白术、茯苓等健脾利湿之品。
五、结语
“补阳还五汤”作为传统中医方剂,历经千年验证,对中风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。其组方严谨,配伍精妙,体现了中医“扶正祛邪”的治疗理念。在现代医学背景下,该方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,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