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文写作的结尾】在公文写作中,结尾部分虽篇幅不大,但其作用不容忽视。它是整篇公文的收束,也是表达意图、强调重点、传递信息的重要环节。恰当的结尾能够使公文结构完整、逻辑清晰、语气得体,增强公文的权威性和说服力。
一、公文写作结尾的作用
1. 总结全文:对前文内容进行简要回顾,突出核心观点。
2. 明确目的:指出发文的目的或期望达到的效果。
3. 提出要求:对相关单位或人员提出具体要求或行动建议。
4. 表达态度:表明发文机关的态度和立场。
5. 留下余韵:通过适当语言为读者留下思考空间或期待感。
二、常见公文结尾形式与适用场景
公文类型 | 常见结尾方式 | 适用场景 |
通知 | “特此通知。”、“请认真贯彻执行。” | 传达事项、布置工作 |
通报 | “特此通报。”、“望各单位引以为戒。” | 表彰先进、批评错误 |
报告 | “以上报告,请审阅。”、“特此报告。” | 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 |
请示 | “妥否,请批示。”、“以上请示如无不妥,请批转。” | 请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|
函 | “此致”、“敬请函复。”、“盼复。” | 平级或不相隶属单位之间沟通 |
纪要 | “会议认为……”、“会议决定……” | 记录会议讨论结果和决定 |
三、撰写结尾的注意事项
1. 简洁明了:避免冗长,突出重点。
2. 语气得体:根据公文性质选择正式、庄重或礼貌的语气。
3. 符合规范:遵循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》等相关规定。
4. 逻辑连贯:结尾应与正文内容紧密衔接,形成完整结构。
5. 避免重复:不要简单重复前文内容,而是提炼升华。
四、结尾写作技巧小结
- 使用固定格式:如“特此通知”“请审阅”等,增强规范性。
- 突出关键词:如“请批示”“请贯彻”等,明确后续动作。
- 结合语境调整:根据发文对象和用途灵活运用。
- 注意用词准确:避免模糊表达,确保信息传达无误。
五、结语
公文结尾虽短,却是整个公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写好结尾,不仅有助于提升公文的整体质量,也能更好地实现公文的沟通和管理功能。掌握常见的结尾方式,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,是每一位公文写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