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探囊取物成语故事】“探囊取物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,几乎不需要费力就能达到目的。这个成语出自古代典故,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探囊取物 |
拼音 | tàn náng qǔ wù |
出处 | 《新唐书·李泌传》 |
含义 |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完成,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取得成功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某事轻而易举,常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。 |
二、成语故事
“探囊取物”最早见于《新唐书·李泌传》。据记载,唐代有一位名叫李泌的官员,聪明机智,善于谋略。有一次,他奉命去处理一件棘手的案件,结果他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,而且没有任何损失。
有人问他:“你怎么能做到如此轻松?”李泌回答说:“这就像从别人口袋里拿东西一样,根本不用费力。”这句话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,逐渐演变成了“探囊取物”这一成语。
这个故事说明了做事时如果方法得当,就能做到事半功倍,甚至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。
三、成语延伸
项目 | 内容 |
近义词 | 轻而易举、手到擒来、唾手可得 |
反义词 | 难如登天、千辛万苦、费尽心机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形容任务简单、过程顺利,也可用于讽刺他人过于自信或轻视困难。 |
四、总结
“探囊取物”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,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:在面对困难时,若能掌握正确的方法,往往可以事半功倍。同时,它也提醒我们,不要因为事情看似简单就掉以轻心,否则可能会因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化价值,还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,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