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惊弓之鸟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惊弓之鸟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。原意是指被弓箭惊吓过的鸟,即使听到弓弦的声音也会吓得飞走。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,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格外紧张、害怕,甚至产生过度的反应。
一、成语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惊弓之鸟 |
出处 | 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 |
原意 | 被弓箭惊吓过的鸟,听到弓弦声就害怕 |
引申义 | 受过惊吓的人,对类似情境极度敏感或恐惧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因过往经历而过度警惕或紧张 |
例句 | 他经历过一次失败后,现在一听到批评就变得非常紧张,真是惊弓之鸟。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惊弓之鸟”最早出现在《战国策》中,讲述的是一个故事:有一个人拉弓射箭,一只鸟被箭射中后掉下来,但其实它并没有死,只是因为被弓弦的声音吓到了。后来人们便用这个典故来比喻那些曾经受过伤害或惊吓的人,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会表现出异常的恐惧和警觉。
这个成语在现代常用于描述一些心理状态较为脆弱的人,他们在面对某些刺激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反应,比如在职场中,曾被严厉批评的人,可能会对任何一点小问题都感到焦虑不安。
三、使用建议
- 适用场景:适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、行为表现或情绪反应。
- 避免滥用:不要随意用来形容所有紧张或害怕的人,应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恰当。
- 搭配词语:可以与“胆小”、“敏感”、“多疑”等词搭配使用。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胆小如鼠、草木皆兵、惊魂未定 |
反义词 | 镇定自若、从容不迫、泰然处之 |
通过了解“惊弓之鸟”的含义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,也能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