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孽障词语解释】“孽障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常用于古代文学、戏曲或带有文言色彩的语境中。该词多用于形容人品低劣、行为不端或性格恶劣之人,带有强烈的贬义和诅咒意味。在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,但在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仍有一定的表达效果。
一、词语总结
词语 | 孽障 |
拼音 | niè zhàng |
注音 | ㄋㄧㄝˋ ㄓㄤˋ |
词性 | 名词/形容词(古语用法) |
含义 | 原指罪恶之徒,后引申为对人的侮辱性称呼,意指品行恶劣、作恶多端的人 |
出处 | 多见于古典小说、戏曲、佛教典籍等 |
现代用法 | 少见,多用于文学或讽刺语境 |
近义词 | 恶棍、坏蛋、败类、奸人 |
反义词 | 良民、好人、善人 |
二、词语解析
“孽”字本义为“罪恶、灾祸”,常与“业”结合,如“孽业”、“孽报”等,表示因恶行而招致的后果。“障”则有“障碍、阻碍”之意,合起来“孽障”可理解为“带来灾祸的障碍”或“作恶多端之人”。
在古代文学中,“孽障”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心术不正、行为卑劣的人,有时也用于宗教语境中,如佛教中认为某些人因前世造业,今生受苦,称为“孽障”。
例如《红楼梦》中,贾母曾称宝玉为“孽障”,虽带有一丝责备,但更多是亲昵的语气;而在其他作品中,则多为严厉的批评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句 | 说明 |
古典小说 | “此贼乃天地不容之孽障!” | 表达对恶人的强烈谴责 |
戏曲台词 | “你这孽障,竟敢如此无礼!” | 对角色的愤怒指责 |
现代文学 | “他不过是社会上的一个孽障罢了。” | 对不良分子的讽刺描述 |
宗教语境 | “此人前世造孽,今世为孽障。” | 引用因果报应观念 |
四、结语
“孽障”作为传统汉语中的一个贬义词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评判。虽然在现代日常交流中使用较少,但在文学创作、历史研究或特定语境中,依然具有独特的表达力和表现力。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与语言的演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