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行业资讯 > 优选问答 >

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出处

2025-10-25 09:20:48

问题描述:

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出处,真的急死了,求好心人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25 09:20:48

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出处】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。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极具影响力的骈文名篇,被誉为“千古绝唱”,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登高远望时的感慨。

2. 直接用原标题“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出处”生成一篇原创的优质内容(加表格形式)

一、文章内容()

“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”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在《滕王阁序》中描写秋日傍晚滕王阁周围景色的名句。这句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季节的更替。

王勃以精炼的语言,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融为一体,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。此句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,也反映了盛唐时期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追求。

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诗的来源、含义及其文学价值,以下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。

二、表格:关于“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”的信息汇总

项目 内容
原句 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
出处 唐代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
作者简介 王勃(650年-676年),字子安,唐代著名文学家,初唐四杰之一,以骈文著称。
作品背景 《滕王阁序》是王勃为南昌滕王阁所作的一篇赋体散文,写于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年)。
句子含义 描写秋日傍晚的景象:
- “潦水尽”:积水干涸,暗示秋季来临。
- “寒潭清”:池水清澈,寒意渐浓。
- “烟光凝”:暮色中的雾气凝结。
- “暮山紫”:夕阳下的山峦呈现出紫色。
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,对仗工整,意境空灵,富有画面感。
文学地位 被誉为“千古绝唱”,是中国古代骈文的典范之作。
文化影响 该句常被后世引用,成为描写秋景的经典语句,广泛用于诗词、书法、绘画等艺术创作中。

三、结语

“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”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,更是王勃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。通过这句诗,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厚情感。它不仅是一句诗句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。
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滕王阁序》的其他篇章或王勃的其他作品,欢迎继续提问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