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行业资讯 > 优选问答 >

千里共婵娟

2025-11-05 12:49:26

问题描述:

千里共婵娟,急!求解答,求此刻有回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05 12:49:26

千里共婵娟】“千里共婵娟”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原句为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。这句诗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,寄托了人们在中秋佳节或远隔千山万水时,仍能共享一轮明月的情感。它不仅是文学中的经典,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团圆、思念与美好祝愿的象征。

以下是对“千里共婵娟”的及相关分析:

一、

“千里共婵娟”出自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是宋词中的名篇。该词创作于苏轼与弟弟苏辙分别多年后,借月抒怀,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。全词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语言优美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。

“千里共婵娟”字面意思是“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赏同一轮明月”,寓意着无论距离多远,只要心在一起,就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与牵挂。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亲人之间的思念,也可用于朋友、恋人之间的情感表达。

二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
项目 内容
出处 宋代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原文 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
作者 苏轼(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)
创作背景 苏轼与弟弟苏辙分别多年,借月抒发思乡之情
释义 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明月,象征思念与团聚
文化意义 中秋佳节的象征,代表团圆、思念与美好祝愿
使用场景 适用于节日问候、书信往来、文艺作品等
情感基调 温柔、深情、略带伤感但充满希望

三、文化延伸

“千里共婵娟”不仅是一句诗词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月亮常被赋予情感色彩,如思乡、离别、团圆等。古人常以月寄情,如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张九龄的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等,都与“千里共婵娟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
在现代,这句话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,如节日祝福、广告文案、影视作品等,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。

四、结语

“千里共婵娟”不仅仅是一句诗句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它穿越千年,依然打动人心,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不要忘记亲情、友情与爱情的珍贵。无论身处何地,只要心中有爱,便能共赏同一轮明月,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陪伴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